EN

科研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新闻 科研动态

王锐院士团队开发基于mRNA展示的共价环肽筛选平台

近日,药物所王锐团队在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》在线发表题为“mRNA display-enabled discovery of proximity-triggered covalent peptide-drug conjugates”的研究论文,成功构建了基于mRNA展示的共价环肽筛选平台:该平台在多肽翻译时嵌入磺酰氟弹头,从而使环肽与靶点发生临近触发的硫(VI)氟交换(SuFEx),实现靶点共价亲和力配体的高效筛选。团队应用该技术开发了靶向Nectin-4的共价多肽-药物偶联物(PDC),为共价药物发现提供了新范式。

与传统的非共价药物相比,共价药物能与靶点蛋白的特定氨基酸残基形成共价键,从而高效持久地发挥药物功能。目前共价药物的开发大多是基于结构基础的合理设计。团队利用mRNA展示技术,通过柔性酶(flexizyme)在核糖体翻译过程中直接引入非天然氨基酸氟硫酸酯-L-酪氨酸(FSY),实现了环肽库中共价弹头随机引入。由于多肽库容量可达10¹³,可以在结构未知的情况下,通过多轮次筛选实现共价先导药物的从头发现,降低了合理设计的难度。

PDC作为精准肿瘤治疗的新兴策略,其疗效受限于配体亲和力不足和体内稳定性差等瓶颈。团队利用该平台成功筛选出靶向Nectin-4的共价大环肽CP-N1,其通过SuFEx反应与靶标形成高特异性的不可逆共价连接(标记效果相对于Nectin家族其他成员选择性 > 6倍),并在Nectin-4高表达的肿瘤细胞MDA-MB-468细胞表面实现特异性靶向结合。团队以此共价大环肽结构为基础,通过叠氮-炔环加成(SPAAC)反应,将CP-N1-N3与毒性载荷MMAE偶联,获得共价PDC药物分子CP-N1-MMAE。经过评价,该偶联物能够高效内吞进入肿瘤细胞,经蛋白酶的选择性裂解释放毒性载荷,诱导细胞凋亡,IC50值可达43 nmol/L。

药物所王锐院士和罗惠鑫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。药物所博士后王睿轩,博士生冉思琪、郭佳蓓,科研助理胡达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。该工作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(2021-I2M-1-026、2021-I2M-3-001、2023-I2M-2-006)、2024年国家工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(GN2024-31-4700)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(2022RC350-08)的资助。

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psb.2025.07.029